图片
齐·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 · 文章篇第九》:学问有利钝,文章有巧拙。钝学累功,不妨精熟;拙文妍思,终归蚩鄙。
本义解读:
做学问有敏捷与迟钝 , 写文章有精巧与拙劣。天资不高的人刻苦学 习,积聚学识,也可以达到精湛纯熟;拙劣的文章,作者尽管反复钻研思 考,最终仍然难免肤浅庸俗。
思考与启示:
做学问,勤能补拙。学习不怕天资不 高,就怕不学。
写文章,立意则决定高下。所以,写文章要重视一开始的立意与构思。否则再下功夫,还是拙劣文章。
隋· 王通《中说· 魏相篇》:不广求,故得;不杂学,故明。
本义解读:
不普遍寻求,所以能获得;不驳杂学习,所以能明白。
思考与启示:
学习态度须要专 一,学 习内容须要精纯。否则,便不能达到预期目的。
做学问,专业最重要。
隋· 王通《中说· 问易篇》:广仁益智,莫善于问。
本义解读:
增强仁德和增加智慧,没有比提问、追问更好的方法。
思考与启示:
学问、学问,重要的是“善问”。“问”是学习知识的一 条捷径。
但“问” 有讲究,应该是在百思不得其解基础上的“问”,应该是有准备和把握时机的“问”,应该是向德才兼备的人问,且不耻下问。
隋· 王 通 《中说 · 立命篇》:虑不及精,思不及睿,焉能无咎?
本义解读:
考虑不达到细致,思考不达到通达,怎么能够没有过失?
思考与启示:
把学问做好做深,考虑问题必须细致,思考必须深入,这样才能避免错误。
唐· 房玄龄等《晋书· 列传第十九· 史臣日》:夫学非常道,则物靡不通;理有忘言,则在情斯遣。
本义解读:
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,那么事物没有不通晓的;道理需要心领神会,就应该情感完全投入。
思考与启示:
学习方法要有针对性,方法对路学习才能深入;
哲理深奥且难以言表,但情感可以通过自然流露来弥补语言的不足。
唐·房玄龄等《晋书·列传第五十九·刘敏元》:诵书当味义根,何为费功于浮辞之文!
本义解读:
朗读书应当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之根本,不应该在文辞轻浮的文章上花费 功 夫!
思考与启示:
读书要悟其中的哲理,写文章同样不应该在浮于表面的言辞上浪费
唐·房玄龄等《晋书·列传第六十四 · 陶潜》: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
本义解读:
喜爱读书,不求透彻的理解;每有领悟,便高兴得忘记吃饭。
思考与启示:
陶潜的读书方法是:读书做学问,应当博览而不钻“牛角尖”;广泛地学习有利于迅速扩大知识面。
在广泛的学习中,联通相互,就可能领悟其中的哲理,这时就有了学习的乐趣。
今天,人们用“不求甚解”形容学习不深入、不认真, 是对古人原本意思的曲解或化用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